灰翅噪鹛华南亚种(学名:Garrulax cineraceus cinereiceps)。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陕西、山西、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湖北汉口购得笼鸟。
外形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额、头和后颈黑色,或前额黑色、头顶至后颈暗灰色(老鸟亦变为黑色),眉纹淡栗色或橄榄棕色,眼先、颊和耳羽基部白色或灰白色沾棕,耳羽后部棕或栗色,颧纹黑色。上体橄榄褐色或橄榄灰色,腰部沾棕色;翅上内侧覆羽与背同色,小覆羽内翈褐色,外翈灰色,初级覆羽黑色;最外侧7枚初级飞羽飞翈蓝灰色,内翈黑色,其余飞羽橄榄褐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尾羽橄榄褐色亦具宽阔的黑色亚端斑和窄的白色端斑,白色端斑从中央尾羽向外侧尾羽逐渐扩大。颏白色或灰白色,喉、胸至上腹灰褐色沾葡萄红色或淡葡萄灰色,尤以胸部较灰或棕黄沾葡萄色,喉具细的黑色羽干纹,两胁锈褐色或橄榄褐色,下腹淡棕色,尾下覆羽棕褐色。 虹膜褐色或淡褐色,上嘴暗褐色,下嘴黄色,脚黄褐色。[1]
大小量度:体重♂44-57g,♀45-55g;体长♂220-248mm,♀210-244mm;嘴峰♂17-22mm,♀18-21 mm;翅♂82-91mm,♀81-90mm;尾♂101-116mm,♀95-113mm;跗蹠♂32-39mm,♀32-39mm。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600-2600米的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和灌木林等各类森林中。
生活习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一般活动在林下灌丛和竹丛间,有时也在林下地上落叶层上活动和觅食。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山西(文水以南)、四川(平武、东北部、灌县以东的大陆)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营巢于小树和苦竹枝杈间,两巢距地高分别为0.8m和1.5m。巢呈碗状,外层用草茎、藤条和细枝编成,结构较为粗糙,内层由较细的草茎、草根、树根和丝等材料构成。巢的大小为外径10.6-15.0cm,内径7-7.5cm,高6cm,深4-4.5cm。每窝产卵2-4枚,卵天蓝色、光滑无斑,卵为卵圆形,大小为25-28.5mm×17.5-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