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钥匙丢了、衣服领子紧了、鞋子磨脚了……这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锁匠、缝纫大妈、修鞋大叔们几分钟就解决。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在街头巷尾的“小修小补”摊位难觅踪迹,使得居民“小修小补”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提高生活便利,保障“小微”民生。
4月11日,迎淮社区“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正式营业。束明珠摄
4月11日下午,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迎淮社区“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在滨湖润园北区廉政文化广场正式开始营业。得到消息的居民们早早地来到了滨湖润园北区的廉政文化广场便民服务点,在自己需要的服务点前排起了长队。“居家过日子,经常会遇到这些需要处理的小问题。以前找缝补衣服的店铺还要在楼栋群里问邻居,现在只要到咱们‘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点去就可以了,价格还比外面优惠!”家住滨湖润园北区的杨女士竖起了大拇指。尤其是对于老一辈人而言,“缝缝补补又三年”不仅是生活所需,还反映出物尽其用、厉行节约的朴素传统。“说实话真赚不了多少钱,但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个事情。”修家电的徐师傅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类小事很多人都嫌麻烦,坏了直接换新的,很少有人去维修,而且新的一代人很少有人愿意去学这类手艺,导致“小修小补”行业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小事儿,却是城市生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与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同样反映了城市的人性化和温馨度。
据了解,义城街道迎淮社区是包河区新近成立的一个城市社区,辖区内的润园小区是一座万余人的大型回迁安置小区。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小修小补”的需求比较大。社区党委征求居民意见、寻找辖区资源、联合小区物业,开设集理发、磨刀、电瓶车修理、缝补、开锁换锁等于一体的“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便民服务,社区补贴工匠,降低服务价格,让居民能够就近“修补”。
在“小细节”上,体现“大民生”。“小修小补”的回归,可以完善便民服务圈功能,“用小动作实现大改变”,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节约型社会发展。
义城街道“小修小补”便民服务点将长期营业,整合零散服务变规范经营,后期还会根据居民需求,引进其他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为城市增添更多“烟火气”。(史玉婷 南方)